?
主页 > 中药百科 > A >

  艾片

  【艾片的简介】

  艾片,中药名。为菊科植物艾纳香的新鲜叶经提取加工制成的结晶。分布于华南及福建、台湾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具有开窍醒神,清热止痛之功效。常用于热病神昏、痉厥,中风痰厥,气郁暴厥,中恶昏迷,目赤,口疮,咽喉肿痛,耳道流脓。

  【药材名称】

  中文名:艾片

  拼音:ài Piàn

  别名:艾脑香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,艾粉、结片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

  界:植物界

  门: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

  纲:木兰纲 Magnoliopsida

  亚纲:菊亚纲 Asteridae

  目:菊目 Asterales

  科:菊科 Compositae

  亚科:紫菀亚科 SubFam. Asteroideae

  族:旋覆花族 Trib. Inuleae

  属:艾纳香属 Blumea

  种:艾叶

  【出处】 《增订伪药条辨》

  【药材来源】

  艾片为菊科植物艾纳香叶片的加工品。

  【艾片的原植物形态】

  艾片的植物形态参见"艾纳香"。

  艾纳香,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,高1~3m。茎粗壮,茎皮灰褐色,有纵条棱,木质部松软,白色,有髓部,节间长2~6cm,被黄褐色密柔毛。

  下部叶宽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22~25cm,宽8~10cm,先端短尖或锐,基部渐狭,具柄,柄两侧有3~5对狭线形的附属物;

  边缘有细锯齿,上面被柔毛,下面被淡褐色或黄白色密绢状绵毛;中脉在下面凸起,侧脉10~15对;

  上部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7~12cm,宽1.5~3.5cm,先端渐尖,基部略尖,无柄或有短柄,柄的两侧常有1~3对狭线形的附属物,全缘或具细锯及羽状齿裂。

  头状花序多数,排成开展具叶的大圆锥药序;花序梗被黄色密柔毛;总苞钟形;总苞片约6层,外层长圆形,背面被密柔毛,中层线形,内层长于外层4倍;花托蜂窝状。

  艾纳香花黄色;雌花多数,花冠檐部2~4齿裂;两性花花冠檐部5齿裂,被短柔毛。

  艾纳香瘦果圆柱形,具棱5条,被密柔毛;冠毛红褐色,糙毛状。花期几乎全年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

  艾纳香生于海拔600~1000m的林下、林缘、河谷地或草地上。分布于华南及福建、台湾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  【性状鉴别】

  艾片为半透明的结晶,直径5~15毫米,厚约2~3毫米。白色。气清凉,味辛凉浓烈。燃烧时有浓黑烟。艾片以片大、质薄、洁白、松脆、清香者为佳。

  【炮制方法】

  9~10月间,采取艾纳香叶,入蒸器中加热使之升华,升华所得的结晶为灰白色之粉状物,即称"艾粉"。经压榨去油,炼成块状结晶,再劈削成颗粒状或片状,即为艾片。

  【性味归经】

  艾片味辛、苦,性微寒。归心、脾、肺经。

  ①《药材资料汇编》:"甘,温平,无毒。"

  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味辛苦,性温,无毒。"

  【用法用量】

  内服:艾片0.5~1分,多入丸、散。

  外用:艾片研末撒或调敷。

  【艾片的功效与作用】

  艾片有开窍醒神,清热止痛的功效。主治热病神昏、痉厥,中风痰厥,气郁暴厥,中恶昏迷,目赤,口疮,咽喉肿痛,耳道流脓。

  ①《药材资料汇编》:"去恶气,辟瘟疫,杀虫疗癣,治中暑霍乱。"

  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通窍散火,祛翳明目。治霍乱腹痛,风痰闭窍。外用于目疾外障,口疮等证,并可作配制跌打损伤的外敷药。"

  【用药禁忌】

  孕妇慎用艾片。

  【艾片的图片】
 

         艾片的原植物形态  艾片的性状鉴别
         艾片的中药材特征  艾片的炮制方法

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!

下一篇:艾实
相关文章

中医中药网传承中药文化,提供中药大全、中药百科、中药方剂、中药饮片、中药材价格、中药材种植、中医养生、中医药膳、中医按摩、中医方剂、中医推拿、中医针灸、中医减肥等信息。

免责声明:本站中药百科、饮片、方剂等信息均来自网络摘录,不能用作具体药方,使用前请遵医嘱!本网站向用户无偿提供公开的、共享性药品信息服务的活动,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、真实。业务及友情链接:2871960833

甘肃普尔康集团旗下网站 陇ICP备1500288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(宁)-经营性-2018-0003 (c)2015-2020公安备案公安备案62112202000069号 中医中药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电子营业执照